close

indie brew_1.jpg

有些人,豪爽乾杯,杯觥交錯間結交各地好友,在最需要時義氣相挺。

有些人,把喝酒融入生活,是種態度卻不是貪杯抑或酗酒。

有些人,藉由品酒,細緻品嘗釀酒人用心之餘也培養優雅興趣。

indie brew_2.jpg.png

本篇不從啤酒口感著手,相信每個舌尖敏銳的(你)妳,親身啜飲後就能領略!

對於創業歷程,卻是我較感興趣的部分,

或許以前論文主題就跟創業有關吧,想忠實記錄下來,首度文章內容與旅行無關,這也是我突破的第一步。

認識馬丁十六年有餘,看著他一步步逐夢踏實,身為老友聽著他娓娓道來創業故事,

看著他眼神發亮又誠懇地替門外漢的我解惑,希望未來的他仍保有起步的那份衝勁與初衷!

indie brew_3.jpg.png

§精釀啤酒(Craft Beer)§

台灣酒品市場一直自日據時期起,就被菸酒專賣法規管制著,若非2002年加入WTO後,開放了菸酒市場,

或許這些具備台灣在地理念的新興精釀啤酒公司還無法嶄露頭角,

但在英美等地早在1970年代始就有小型釀酒廠,與大型酒廠區隔。

Brewers Association(美國釀酒師協會)  給了美國精釀啤酒商定義:

量少、獨立運作(酒廠需少於25%持份)、兼具傳統釀造工法與創新成分

雖然至今對於精釀啤酒的精確定義有些許爭議,也不是本篇著墨重點,

但釀酒職人透過不同原料配方與技術將其理念意志注入啤酒風味中,

多的是份手工情感,更貼近愛酒人味蕾。

indie brew_4.jpg.png

§創業緣起§

2016年元月底,日月潭馬拉松後的因緣際會,馬丁嚐了朋友Kevin的自釀酒,

天冷加上酒酣耳熱之際,倆人的創業念頭油然而生,但當時雖僅是念頭,還跑到了屏東找尋了原生種可可豆

有了東森播出【夢想街57號】的創業加持,當時還有工作在身但對於創業經驗值0的馬丁

憑藉著對酒的愛好與過往國外業務經驗,加上家人支持與Kevin的熱情,毅然決然地投入精釀產業。

indie brew_5.jpg.png

§創業過程§

「萬事起頭難」完全映證在馬丁與Kevin身上,訂價策略就足夠傷一陣腦筋,

至於風格與製程做到差異最小化也是他們很在意的點,自飲怡情與打入消費市場畢竟考量層面不盡相同

馬丁希望帶給消費者不僅是細緻啤酒口感,也希望衛生掛保證,

高溫殺菌後如何保有起初風味,怎麼調整配方都是值得一試再試的課題,且只有大型釀酒廠有高溫殺菌設備。

目前台灣大型釀酒廠僅有少數幾家,台灣的氣候與原物料,侷限了釀酒的種類,

但人的變數卻為酒的風味增添變化性,委託大型釀酒廠其實是一場賭注。

自行調整完的配方交給大型釀酒廠,一次就得達到約定數量,若稍有差池,等於就多了一次沉沒成本。

承受風險的心臟也要大顆些,要說只憑藉著興趣支撐,可能還要更多的勇氣與膽識兼備才行。

之後會介紹更多品牌二三事與馬丁的理念。

照片提供:馬丁

 

獨立精釀啤酒  (Indie Brew)https://www.facebook.com/indiebrewtw/

 

 

 

 

 

 

 

arrow
arrow

    ettie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