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大海相伴,在鐮倉覓得夏日幽靜
鐮倉3日小旅行的尾聲,我們打算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將古都迷人雅致都收納在眼底,
刻意前來搭乘連我身上介紹東京近郊旅遊書都沒有提到的交通方式─湘南單軌列車(湘南モノレール)。
感謝回東京市區後才得以相見歡的好友Ashley推薦,Line的字裡行間裡透露著乘坐了3次的訊息與搭乘影片,
沒有聳動的描述,卻深刻打動著旅途中喜歡貼近尋常生活女孩們的心。
從我們住的藤澤(Fujisawa)到大船(Ofuna)只要一站,JR出站後順著”Monorail”(意即單軌)的指標走,
不需幾分鐘光景就能抵達湘南單軌列車(湘南モノレール)車站。
猶如東京遊龍般的懸掛式車廂快速駛入車站,超乎預期的進場速度讓人有點不知所措,只好趕快上車,
穿越層層地形限制包括鐮倉山與片瀨山區,忽高忽低的坡段起伏與轉彎(應該只差沒有甩尾了),
長驅直入、不拐彎抹角、也不繞路地,14分鐘就抵達江之島。
全程幾乎都站著的臨場感比坐在座位上強烈許多,
行駛過程中,僅靠著頂端中軸與軌道連結著,可想而知晃動程度有多大,下面好歹也有幾層樓高齁!
除了我們如觀光客般(嗯?本來就是觀光客啊!!)默默地抓緊了欄杆,其他本地乘客都老神在在、穩坐如泰山,
或許把這當作是在東京迪士尼玩小飛俠天空之旅(Peter Pan’s Flight)會稍稍安心些,
考量安全因素,即便車廂相連著,是禁止乘客直接穿越的,
假設想換到海景山景第一排的首節車廂,建議待下一站停靠時再換。
有部落客將湘南單軌列車的乘車體驗形容為從天空通往海邊的雲霄漫步,
實際搭乘後覺得這個用字不僅貼切根本是精準啊!
視野從月台邊、列車上延伸開展至樹叢堆、房屋聚落後方的海天一線,
如此短暫時間內想要捕捉每個移動的片刻有點難度,瞬間理解為何好友Ashley搭乘了3次,
爾後閱讀官網圖文說明,也才驚覺這一路的起伏最高落差竟有30公尺之多!
這種懸掛式的單軌電車克服了地形的限制,軌道也排除了天候因素的影響(如積雪、雨水),
卻因逃生不便、特殊設計造價較昂貴,在日本也沒有很普遍,因為稀少所以搭乘的機會很珍貴。
目前最有名的就是千葉都市單軌電車(千葉都市モノレール)跟湘南單軌列車(湘南モノレール)。
湘南單軌列車左彎右拐穿梭民宅間、暢行馬路的上方,
天氣好時,路過「富士見町站」據說還能瞭望清晰的富士山身影。
旅途中搭乘不同交通工具的移動過程,會串起日後所有回憶,
他不僅乘載著旅人們,也搭載著旅人們的夢想隨行,
意識隨著窗外快速掠過的風景,恣意地流動在蜿蜒的軌道上,直到看不見盡頭為止。
外觀十分低調的「湘南江之島」站,就在一棟外觀普通、有點老舊的白色大樓頂層,
下面的樓層分租給其他公司行號,也算妥善運用坪效,
僅靠外表有點難以想像這棟建築串接起如此偉大的大眾交通工具。
假若以這站作為起點,朝大船方向前進,可能需要花些時間找尋車站在哪。
除了陳列車頭拍照的背板、模擬駕駛艙,沒有其他繁複的裝飾。
步行至江之電的江之島站(江ノ島駅),只為一睹會隨著季節變換上衣的變裝麻雀!
這8隻不銹鋼的麻雀,是平常隨處可見、禁止車輛進入的ㄇ字型欄杆上的裝飾,
原來很稀鬆平常的東西,透過金屬藝術家村中保彥的巧思,原本冰冷的鋼鐵變得活靈活現,
類似的欄杆去年走訪自由之丘時,在ACEM FURNITUER旁也有見到他的身影。
不過就只有江之島站前的麻雀們穿著色彩鮮豔的衣服與配件,
1999年在站前商店工作的石川勝子奶奶看到麻雀們光溜溜的站在冬天冷颼颼的欄杆上,
一時興起,最初用塑膠布製作雨衣給麻雀們穿,
往後為了讓衣服更合身與美觀,使用勾針手織毛衣為麻雀們手作新衣,
還會配合時事、節慶,增加換衣的頻率與量身打造新的版型花樣,
這些衣著、配件從來沒有重複過,已成為江之島站與人們緊密聯繫且不可或缺的一景,
年屆80歲的勝子奶奶早已交棒給另外一位奶奶,延續著這份奶奶們的慈愛,
有機會來江之島站,可以來看看麻雀們這次穿著什麼新裝喔!
我們再度淋漓盡致的再度使用JR的”鐮倉/江之島”通票前往下一站─北鐮倉
,
(可於一日內不限次搭乘湘南單軌電車、藤澤─大船─鎌倉站間JR、江之島電鐵)
始終難以忘懷江之島與鐮倉的悠閒散策,但絡繹不絕的遊客總還是讓人感到入世些,
假若想要感受更寧靜致遠、饒富禪意的氛圍,
首推北鐮倉─這個觀光客可能不會作為遊鐮倉首選、只有內行玩家才知道的地點。
無人的北鐮倉車站,是個每天大概只有9千人次運量的小車站,
但卻獲選為「關東百選車站」(関東の駅百選)之一,
只因他與鐮倉恬靜、樸素的調性最為相符。
沿著鐵軌直行不需2分鐘便可抵達占地遼闊的圓覺寺,
名列鎌倉五山(臨濟宗禪寺)之一,以坐禪修行聞名,佈告欄上也都是坐禪會的訊息,
不僅如此,圓覺寺中還收藏著許多國家重要文化財,
紫陽花開季節,雖然不如其他寺廟的花團錦簇,但也如人們對他的印象般極富禪意。
這裡雖不是我們這天的目的地,但不表示他不值得入內參訪喔!
閱覽東京自由行‧近郊3日小旅行系列文章後,不知是否也覺得鐮倉充斥著深淺有致的「藍」調情懷?
白雲妝點著天空的湛藍,風帆點綴著相模灣水色折射的淺藍與蔚藍,
小田急江之島線車廂上流動的寶藍色帶,空氣裡瀰漫著若有似無的藍。
但還有一種藍叫做「明月藍」(明月ブルー),隱身在我們接著要一探究竟的明月院中(めいげついん)。
再次重申我們剛好地在花期前一周抵達,沒有躬逢其盛滿開的紫陽花道,但也代表絕對有再訪的機會!
明月院
,相傳建造於永曆元年(1160年),原為禅興寺(ぜんこうじ)的塔頭,
(塔頭是寺院、名剎高僧死後,弟子在其墓塔附近建來守護墓塔的院/庵,另做高僧禪讓方丈職後,所住的小庵)
主要供奉聖観世音菩薩,當時為明月庵,於南北朝時代復興禅興寺時改名作明月院。
在明治元年的廢佛毀釋運動中遭毀壞、廢寺,僅剩現在的明月院。
---------------------------------------------------------------------------------------------------------------------------------------我是分隔線
言簡意賅地描繪明月院的過去,
比起淵遠流長的歷史,探討為何能在明月院可找尋兔子蹤影…似乎更吸引人吧?
「月」顧名思義可作為明月院的表徵,月亮上住著玉兔的故事大家也都不陌生,這麼聯想起來一切都很合理!
還沒正式進到院內,看到小橋上兩隻可愛的兔子與烏龜正望著潺潺溪水,
似乎忘卻賽跑時的激戰,據說有時牠們也會以不同面貌展現,來明月院時記得要來看看牠們喔!
明月院最為人知的明月藍(明月ブルー)源於院中主要栽種藍、紫色調的姬紫陽花,
梅雨季來臨之際,朝著山門步步上升的參道旁,一球一球盛開的花朵,
隨著土壤酸鹼值不同,由最初的水藍色,越見濃郁的暈染為深藍或紫色,
2,500株紫陽花齊放時,應該散發著用清新的氣息與沁涼感,沖散雨季的悶熱。
當初僅因戰後建造參道的木樁數量不足,用較易維持保養的紫陽花作為參道邊界,
也藉著花開時絢爛貌來撫慰戰後人民受傷的心靈,怎知日後還助明月院獲得紫陽花寺的美名?
雖然沒看到期盼中的藍調紫陽花海,意外地側拍朋友這張有點借物少女艾莉緹FU的照片,也算心滿意足。
供奉著聖觀世音菩薩的正殿(方丈)裡,
有扇遊客趨之若鶩的圓窗(えんそう、丸窗),丸窗在佛教中有包容宇宙萬物的開悟意含,也稱為「悟道之窗」。
正所謂一「窗」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從稍顯昏暗的殿內望向後方只在花菖蒲盛開與楓葉轉紅兩個時節開放的奧庭園,
彷彿鑲了畫框般,每個轉瞬間的的美景即是永恆...
不過天下沒有白賞的美景,入內觀賞是需要另外收費的喔!
正殿(方丈)前的枯山水庭園造景小有名氣,
是既京都銀閣寺參拜後,第二個看到在寺廟中的枯山水,相較之下明月院的袖珍很多。
身為典型的禪宗寺廟當然要師法一切自然、拒絕刻意的雕飾,
或許因為如此,覺得明月院象徵湖海的點點白沙並沒有很深邃的線條。
錯列有致的疊石在其中,似乎讓進入初夏的燥熱清爽了起來。
鐮倉的地蔵都頗有名氣,且各具特色,
與遊客較親近的除長谷寺的良緣地蔵與和み地蔵,另外就是明月院位在本殿旁、開山堂前的花想い地蔵。
每年隨著季節花卉顏色更換耳環、項鍊等配飾,據說冬季會戴上耳罩,手中捧著同色系、當季盛開的花朵。
來訪時間還未正式進入紫陽花開時節,花想い地蔵捧著嬌豔欲滴的紅玫瑰,
項鍊墜子是紅寶石、垂墜式耳環彷彿掛著兩串紅辣椒,在一片禪意中顯得生氣勃勃。
嘗試著理解告示牌上花想い地蔵寓意…大家都生活在短暫花朵記憶中,時時向重要的人或悲傷事物告別,
那彼時就看你要如何看待這朵吸睛的花,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慰藉。
突然有「花開花落自有時」之感,這是不可控因子,但「轉念」卻是可控因子。
鮮豔、美麗的花朵或許能引領失意的人們走出消極想法。
我們這次與明月院邂逅於近紫陽花開季節,但這裡不僅是賞紫陽花名所,花卉盛開種類隨著四季更迭變化,
官網貼心地將每月不同花卉的花期彙整出來,冬季有菖蒲、臘梅;春季有梅、櫻;秋季還能賞紅葉…
不過現場實際看到,似乎比上面羅列的種類還多出很多~即便是廁所前方種植的花卉也沒在馬虎!
提供給同是愛花、也正耐心的即將閱讀完文章的您作為參考
心心念念的紫陽花群,即便當時反而是在新加坡的花芎首次觀賞到,
在明月院還是有看到寥寥幾株未達狂野綻放程度的紫陽花們,這已經是我們看到的最大數量
蓄勢待發的淺綠色花苞,清爽卻有點羞澀…近乎隱身於樹葉堆中,怎知日後會逐漸轉為高雅又涼感的色調!
除了明月院藍色系紫陽花,也有名符其實、紫紅色鑲邊的花瓣,
最特別的是鮮少出現的心型紫陽花,據說有助於祈求戀愛成就達成~Well, hope so...
明月院出口不遠處,鐵鑄縷空雕花柵門敞開著,像吹笛人般吸引了我跟好友,
歐式庭園內是一幢紅磚別墅,充滿綠意的藤蔓枝椏攀附於外牆上,讓人想入內一探究竟!
北鐮倉可不是僅座落著發思古之幽情的寺院,濃厚的禪意讓她與當代藝術兼容並蓄。
除圓覺寺、明月院外,喜愛繪本的朋友不能錯過─葉祥明美術館(ようしょうめいびじゅつかん)
。
現年73歲的畫家生於熊本(阿蘇高原上也有美術館分館),原名葉山祥明,
祖籍在中國的他,得過大大小小獎項不在話下,其中也包含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插畫獎。
筆下描繪著澄澈藍天、青青草原與蔚藍海洋,暖色系清柔風格,撫慰不少賞畫者的心靈。
這幢別墅裡展示葉祥明的原畫作品(需門票費且禁止拍攝,僅進入販賣部不需付門票費用)。
葉祥明美術館外觀由畫家親自設計,難怪連走在小徑上都像置身畫中,邊逛邊自癒,
初衷是希望來訪者都能把這裡當作自己家。
門口的小狗窩住著名為ジェイク(Jake)的白色臘腸狗(玩偶),他可是繪本的靈魂人物,
傳達畫家對於生態保育的關注。
依山傍海,孕育優質疏果與海鮮作為食材的鎌倉,自然以眾多美食聞名,
回到東京都會區前的最後一頓午餐,讓我們難以拍板訂案…
最後吻仔魚料理以「產地直送餐桌」、夏季漁獲量達最高峰優勢勝出。
鎌倉站附近一分鐘腳程、創立於明治20年的川古江家
雀屏中選。
餐廳位於地下室看似不起眼卻別有洞天,有和式用餐區也有一般桌椅的用餐區,
過了正午用餐時間,餐廳人潮似乎沒有趨緩的意思。
吻仔魚(しらす)料理在台灣稀鬆平常不過,為何要來日本鎌倉吃呢?
先來聊聊吻仔魚好了,這是出生20天且還不到2個月的鯷科與鯡科魚苗總稱,
富含鈣質、蛋白質等元素,營養價值極高,不論在日本或台灣都是重要消費魚種,
近來因為過度捕撈與海洋環境受氣候、汙染等交互影響,使得漁獲量減少,
政府也訂定禁漁期間,試圖減低人為因素的影響、永續維護漁業資源。
鎌倉的吻仔魚之所以有名,因為緊臨這兒的相模灣,水深約5~30公尺、是天然漁場,
本著產地直銷的優勢,縮短一上岸新鮮度就迅速流失的吻仔魚到餐桌上的時間,
這‧也就是只有這兒或兵庫縣淡路島能吃到生吻仔魚丼的原因。
當然能否吃到吻仔魚料理,除了盛產月份(4~5月)、天候因素外,
考量環境保育,日本同樣也有禁漁期間(1~3月),
可視前來鎌倉、江之島一帶的時間,決定是否要把「品嘗吻仔魚」排入行程喔。
如同「將每個人聚集在這個熱鬧店面」(みんなで集まれる賑やかなお店に)座右銘,
川古江家秉持這個信念,屹立不搖地在鎌倉車站前經營了132年歷史,
餐點內容不只有吻仔魚,還有天婦羅、炸物、烏龍麵以及蕎麥麵可供選擇,
當然也有定食,方便無法快速抉擇的食友(其實就是我們)…
例如究竟要單吃吻仔魚飯或單吃蕎麥麵、還是只吃烏龍麵就好
¥1,300滿足了對吻仔魚料理的期待,也解開了對蕎麥麵的念想,
對海鮮過敏的我,很少敢在國外期間大快朵頤魚啊、蟹啊等料理,
味道鮮美的吻仔魚讓我破戒了!(當然過敏藥物也是傳好好Stand by)
隨意灑上七味粉,與蔥花拌勻的吻仔魚滋味有點難忘,
早上行程的確消耗了不少體力,兩個喜歡日本郊區的女孩吃到盤底朝天。
用了幾個篇幅把我們的鐮倉散策用文字與照片紀實,
約莫2天半時間想仔細走完我們所有想一探究竟的點,根本癡心妄想,
在這裡,古樸與現代感可能是2:1的結合,卻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想必在不同季節前來,會得到不同層面的心靈救贖與感動!
明月院(めいげついん)
神奈川県鎌倉市山ノ内189
官網:http://www.kamakura-burabura.com/meisyokitakamakrameigetuin.htm
葉祥明美術館(ようしょうめいびじゅつかん)
神奈川県鎌倉市山ノ内318-4
官網:https://www.yohshomei.com/chinah/
川古江家
神奈川県鎌倉市小町1-6-19アラビルB1
延伸閱讀
1.【Travel Japan】東京自由行_近郊3日小旅行‧行前準備
2.【Travel Japan】東京自由行_近郊3日小旅行‧江之島悠閒散策
3.【Travel Japan】東京自由行_近郊3日小旅行‧鐮倉悠閒散策(上)
4.【Travel Japan】東京自由行_近郊3日小旅行‧鐮倉悠閒散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