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創造永恆愛情的初心,打造每朵皆獨一無二的胡姬花,封存蘭花最美姿態,
跟隨程又青、李大仁腳步從心發現新加坡,一閃即逝的畫面,卻在腦海中烙下停格印象,
每回來新加坡總念茲在茲地想找機會一探究竟,
2019年終於得以如願,快閃新加坡植物園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 !
初訪新加坡的遊客停留時間有限、又想一次蒐羅大部份獅城著名景點,
往往參酌旅行社排定行程或多數部落客推薦分享,將鄰近景點、展演、餐廳或商家,依順路程度串成路線,
性質相仿的點會就交通便利性、飯店距離、體能狀況等考量取捨。
假若觀賞Garden Rhapsody 是必看重點,
少不了一併前往濱海灣花園、雲霧林、花芎、魚尾獅公園、觀看幻彩生輝水舞秀或搭乘摩天輪,
想用悠哉步調在一天內踏遍上述行程,不僅難度高、每個點只能蜻蜓點水似的旋風逗留,
更遑論還有聖淘沙、小印度、小阿拉伯、行政區、牛車水、四大動物園區、星耀樟宜都想去呢!
普遍4天3夜自由行,已排定參觀雲霧林與花芎,也想體驗不同文化風貌的朋友,
可能會優先捨去新加坡植物園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
藏身繁華烏節路商業區邊緣,腹地廣大的新加坡植物園是當地人休憩運動野餐好去處。
如同鋼筋水泥叢中的城市綠洲,匯集亞熱帶、熱帶的珍奇花卉樹木,根本這片熱帶島嶼的植物縮影!
清晨免費開放至午夜,遊客蹤影卻少之又少,拿著相機四處取景的我們稍顯突兀...
踏入南側融合枝葉藤蔓交纏設計的東陵門(Tanglin Gate),穿梭歷史與生態間的旅程即將開始。
追朔新加坡植物園最初前身,
是由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在1822年在福康寧政府山(Government Hill)
設立小型植物學實驗園(Botanical and Experimental Garden),用來研究水果、香料等具潛在經濟價值作物。
我們來到的現址建於1859年英屬殖民時期,原來打造植物園的農業園藝協會,
因舉債興建、無法支撐龐大開銷而破產,爾後由政府收購,遂開放給一般大眾參觀。
最特別的是新加坡植物園在2015年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
接續倫敦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義大利帕多瓦植物園(Orto botanico di Padova)後。
因園區引進、種植橡膠樹成功後,推廣至馬來西亞,讓馬國成為生產、輸出橡膠大國,
還培育各式蘭花,讓新加坡成為世界頂級花卉交易中心,對於麻六甲海峽經貿發展具舉足輕重地位,
藉由景觀設計,展現人類與自然環境如何互動,且交流著重要價值觀的過程。
我們走在扶疏枝葉遮蔭下的幽曲小徑上,期待著植物園如何娓娓道來隨時光巨輪持續進行著的篇章。
新加坡植物園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環繞著三大核心元素,
南側東陵(Tanglin)史蹟文化、中央(Central)遊憩與北側武吉知馬(Bukit Timah)寓教於樂。
近年來不斷拓建園區,包含原雅格巴拉斯兒童花園(Jacob Ballas Children's Garden)增建四大主題區,
不僅更具教育性、也適用更多小朋友受眾群,成為亞洲最大的兒童花園當之無愧!
為了幫助雨林再生,加強環境保育,位在植物園西邊的學習森林(Learning Forest)就此誕生!
擔心氣候變遷、疾病肆虐或自然災害,植物物種會遭毀滅,
新加坡植物園內還成立首個種子庫(Singapore Botanic Garden Seed Bank),
儲存東南亞近半數植物的種子,一般普羅大眾也能入內參觀!
另外2018年開幕的民俗植物園 (Ethnobotany Garden)與東南亞地區文化息息相關的植物都能入內找到!
這些植物在經濟發展過程與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因而被稱為民俗植(作)物。
先前園方還貼心提供四條參觀路線:
Route 1(藍色小徑)是大多數遊客選擇入園的東陵門(Tanglin Gate)、
Route 2(紅色小徑)起始於鄰近薑園(Ginger Garden)的柏爾基門(Burkill Gate),
這兩條小徑涵蓋大部分史蹟文化與遊憩區域,
Route 3(橘色小徑)推薦給時間充裕者,透過這條小徑可鑑往知來、找尋四億多年前植物演進的秘密,
Route 4(綠色小徑)適合帶著小朋友同行的家庭,從玩樂中學習也順便放放電!
依過往習慣,我們應該會遵循園方指示走遍每個標示Landmark的地方,
但時間有限下,只好收藏這些路線、留給下趟來新加坡植物園的我們了!
信步走在新加坡植物園,剎那間有置身多倫多High Park或Edward Garden的錯覺,
似曾相似的設計風格,只因深受浪漫主義影響的植物園首任園長兼景觀設計師勞倫斯·尼文(Laurence Niven),
在蘇格蘭籍園丁父親的耳濡目染下,掌握了重現英式田園風光的精髓,
跟隨著地勢起伏布置,小心翼翼地不讓人工打造的痕跡顯露出來,
當時常見的對稱或直線園藝造型更不能出現在植物園內,
時至今日,即便歷經園區不斷擴建,仍盡量維持當初的設計理念。
位在東陵區最高處翠綠草坡中央、被階梯灌木和棕櫚樹環繞著的音樂台(Bandstand),
潔白鏤空樑柱、八角形外觀涼亭加上灰色瓦片覆蓋屋頂,
一片綠油油色調中格外吸睛與顯眼,讓人在豔陽下瞬間冷卻節節攀升的體溫,
這裡是短暫我在新加坡植物園停留時間中,最愛不釋手、也最想逗留的點沒有之一。
建於1930年的涼亭,曾作為軍團樂隊表演場地,
功能早已被交響樂湖畔邵氏基金音樂台(Shaw Foundation Symphony Stage)取代,仍保有過往美麗名稱。
隨意鍵入關鍵字搜尋,鄰近天鵝湖畔(Swan Lake)的音樂台(Bandstand),不僅是新加坡植物園記憶地標,
也洋溢著滿載浪漫氛圍、見證無數對戀人終成眷屬,並留下回味無窮的唯美婚紗照。
周圍得天獨厚地遍布黃雨樹(Samanea saman),滿是綠葉叢裡,零散點綴著黃色變種樹葉,
不論夕照或是午時,都反射出暖色光澤,在此捕捉溫馨片刻再適合不過!
似乎不需反光板或後製、修片,張張都是上乘之作。
外部取景就能佔去記憶體許多空間,假若從涼亭內部往外拍,更像畫框般,保有典雅雋永氣息。
來到花園城市,不可不知馳名中外的新加坡國花卓錦萬代蘭(Vanda Miss Joaquim)!
以胡姬花(蘭花)扎根國民外交的獅城,迎接各國政要或影視巨星的最高規格禮遇,莫過於胡姬花命名儀式,
威廉凱特萬代蘭、柴契爾夫人石斛蘭、孫燕姿石斛蘭等,許多你所熟知的名人都有相對應胡姬花,
不僅名稱,連蘭花樣貌、顏色、氣質,都能嗅到這位名人的端倪,並向他致敬。
卓錦萬代蘭因世界上首位混種蘭花養殖者─僑居新加坡的亞美尼亞裔Agnes Joaquim女士而得名,
成功繁殖萬代蘭並榮獲第一名的她,不幸於領獎前夕去世。
歷經近80年,卓錦萬代蘭從眾多品種中脫穎而出,為新加坡國花。
四綻唇片代表著新加坡四大民族與語言(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間的平等,
流露著優秀且謙和氣息的外觀,卓錦萬代蘭處處都有其象徵新加坡精神的意含,
對於花的構造,像鄂柱、裂片、袋形角等,我無法像植物學家觀察細微,
但幾乎相當我的兩倍個頭高、高聳又直立的莖這個特點應該是顯而易見!
向上攀升的枝枒有著向上發展、步步高升又興旺的期許,
特別的是,聽說卓錦萬代蘭的花苞一朵凋謝、一朵又會綻放,就好比淵遠流長的民族綿延不絕。
如同萬代蘭印度梵語的原名Vanda,由閩南話念、再選用「萬」字作為譯名,
生生不息、世代永流傳的意象浮現眼前。
各國國花總有些與生俱來特有的生存方式,像是梅花在冷冽環境堅忍不拔、越冷越開花,
露天、陽光充足、帶點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卓錦萬代蘭生長,
新加坡如此炎熱氣候下,換作其他花種應早已乾枯且花瓣帶有烤乾的痕跡,
耐強光、也耐乾旱,強勁的生命力但卻以優雅的白、粉色姿態,熱情且奔放的展現在外國遊客眼前,
也讓人聯想這或許想表達新加坡人民刻苦耐勞、奮鬥不懈的精神!
新加坡植物園的重頭戲絕對是園區唯一收取門票的國家胡姬園(National Orchid Garden)!
3公頃的方圓內,6萬多株的胡姬花(蘭花)爭相開放,目光所及可能就超過上千個品種吧,
看到許多部落客的入園分享,即便有收門票,但大人$5 SGD實在很佛心啊!
雖然家中胡姬花(蘭花)沒有如同其他花卉一般嬌貴,需要時刻依日曬程度挪動盆栽,
”閒置”在陽台一陣也會自行曼妙地綻放,看來這已是歷經許多品種改良後,才如此方便一般民眾栽種。
胡姬花過往受共生菌影響,不易在人工環境繁植,因此需要國家級的實驗室培育,
1925年時任新加坡植物園園長的Richard Eric Holttum利用無菌雜交育種,許多品種的胡姬花就此誕生,
說來要慶幸日軍佔領新加坡時,因裕仁天皇喜愛蘭花,通融Holttum留任新加坡植物園,
胡姬花才有現今經貿地位與眾多且百變的面貌展示於世人面前。
留園時間緊湊,我們並未囫圇吞棗似地將新加坡植物園所有重要景點一網打盡,
國家胡姬園(National Orchid Garden)應以輕鬆步調與閒適心境參觀啊(握拳)!
不過,一旁吹拂著沁涼冷氣的胡姬花紀念品專賣店(RISIS Gardens Shop)推薦作為家人同遊時歇腳好去處。
延伸「我可能不會愛你」劇情,描繪婚後生活的「從心發現愛」劇中,
大仁哥將曖曖閃爍著金色光芒的胡姬花鍍金鍊送給獨自前往新加坡想尋回相戀滋味的程又青,
藉著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運用純潔且珍貴的鍍金胡姬花傳遞不朽之愛給妻子的故事,透露自己亦是相若心境,
傳奇且細膩雕琢,件件猶如藝術品般,不只漾起後人心中無限漣漪,也締造新加坡國民品牌RISIS盛譽。
挑選形狀、大小符合標準的花朵裹上銅衣,將原有構造完整包覆,塗上鎳後才將24K金鍍在最外層,
歷經繁複加工手續,典雅、時尚又蘊含新鮮胡姬花的耳環、墜飾、別針等飾品就此誕生。
不只作為販售紀念品,也曾為新加坡致贈給英國女王的國禮,
大自然原生的胡姬花沒有複製品可言,朵朵皆世上唯一。
無法將新鮮花蕾攜帶入境,但鍍金胡姬花製品絕對可以配戴回府!
個人私心還收藏著另一個富含英式歐洲情懷卻因地制宜的景觀,
座落於國家胡姬園(National Orchid Garden)入口的蘭花廣場(ORCHID PLAZA)!
繽紛花團簇擁著3.5公尺的鏤空鐘塔(Clock Tower),最初作為慶賀遊客中心開幕之用,2014年才遷移至此。
仔細瞧會發現鐘塔外觀就如同新加坡植物園的LOGO─紅柄椰(Sealing Wax Palm Tree),
一節節的莖作為鐘塔柱體,延升至鐘塔頂端開展的樹葉,
坐在陰涼處乘著微風,欣賞著陽光穿透間隙投射地面,享受這一片光影和煦,
或許無需太複雜的構圖就獲得心靈的沉澱。
像是濃縮版熱帶國家,
作為世界上唯一熱帶公園,新加坡植物園內囊括兩萬多種亞熱帶、熱帶奇異花卉和珍貴樹木,
來訪時正值農曆年期間,一串串垂降的艷紅花序就像應景的爆竹吊飾,
熱情洋溢的用喜氣色調來向每位遊客道聲新年好!
Heliconia longissima外觀類似史瑞克的耳朵,也有人形容像是小鳥般,
而火紅赫蕉的花序則如同向上揚起的火焰,明明都是都是赫蕉科植物外貌卻大相逕庭,
對照一旁真正的天堂鳥必須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也深感世界上仍有許多需要學習的事物,
更欽佩新加坡植物園照料珍稀植物所挹注的心血!
目前因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許多國家都建議暫停非必要的觀光行程或乾脆封關,
新加坡也不例外,目前暫定2020/6/1分階重啟經濟,並有條件放寬"阻斷措施",
閱讀完本篇後建議就先收在口袋名單中吧,待全球疫情有效舒緩絕對要來走走!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
1 Cluny Road, Singapore 259569
官網:https://www.nparks.gov.sg/sbg
延伸閱讀 ‧2019年
1.【Travel SingaporeⅢ】新加坡自由行_怡然午後‧悠哉啜飲富麗敦酒店下午茶
延伸閱讀 ‧2017年
1.【Travel Singapore Ⅱ】新加坡自由行行前準備
2.【Travel Singapore Ⅱ】新加坡自由行_探索雲霧林與花芎
3.【Travel Singapore Ⅱ】新加坡自由行_航向無垠的金沙酒店
4【Travel Singapore Ⅱ】新加坡自由行_探險河川生態園‧摩天輪賞夜景
5.【Travel Singapore Ⅱ】新加坡自由行_暢遊環球影城‧悠遊S.E.A.海洋館(上)
6.【Travel Singapore Ⅱ】新加坡自由行_暢遊環球影城‧悠遊S.E.A.海洋館(下)
延伸閱讀‧2016年
1.【Travel Singapore】新加坡自由行行前準備
2.【Travel Singapore】新加坡自由行_摩天輪Singapore Flyer
3.【Travel Singapore】新加坡自由行_濱海灣花園 Gardens by the Bay
4【Travel Singapore】新加坡自由行_行政區走走Civic Dist.
5.【Travel Singapore】新加坡自由行_漫步新加坡河畔Singapore Riverside(上)
6.【Travel Singapore】新加坡自由行_漫步新加坡河畔Singapore Riverside(下)
7.【Travel Singapore】新加坡自由行_小印度區巡禮Little India